top of page

WEAVING HOME

開闔織家

從打破實牆開始,到建立無數灰色地帶,過程不僅需要重新思考每個事件發生所需的基本空間元素,包含實用性、情境等,如果我們的目的是「發生」一個「家」,更要思考「家」可以是由哪些事件交互而成,而如何組合事件便是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灰色交疊大展身手的地方了...

2018

竹北市

45

廖炯昇

Project Year_

Location_

Area_

Photographs_

空間作為容器

 

空間作為容器,容納人、人的作息、人與人、人與人的必需物,容納人的獨處、想接近自然土地的人、想遠離喧囂的人,容納人的欲望。

 

空間

非僅為「靜」的容器,

非僅為「動」的容器,

非僅為「實」的容器,

非僅為「虛」的容器。

 

關於家。

一個空間作為「家」的容器的問題,必需先問的是,「家」是什麼;接著再問,空間如何能成為「家」的容器。

事件的組合

 

「家」是什麼

對於家,我們有太多的幻想、真實參半的描述,有的來自於自身經驗,有的來自於電視網路商人媒體,有的來自於街頭巷尾的比較,有的來自於一廂情願…。

 

事實上,不需要去問「家」應該要有什麼?「家」應該長什麼樣子?在眾多原因之中,最重要的是:「家」是共同「發生」而非誰「打造」而來;其次,我們自身想像力與經驗的侷限,也阻礙了「家」的多樣發展。

 

孩子眼中的「家」與家長眼中的「家」,絕對不同,若要以誰的觀點來打造這個「家」,未免也太過侷限與霸道,於是「家」成了未定性的詞,家庭成員們共處一室,各自解讀,各自運作。

事件的基本構成

顯然真正該關心的問題不是「家」是誰想像與希望的樣子,而是「家」是如何在成員的生活之間發生的;而發生的每個事件又是什麼?彼此間有何關係(或如何有關係)?我們最關心的事件基本元素還是人,因為同樣身為人,我們更在意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,甚至沒有互動也是一種互動。

 

不同成員的不同事件在同一時間發生時,空間本身的質地具有影響事件之間交互作用的力量,就如畫布上的紋理決定了一部分顏料彼此交疊的走向。

IMG_0840.jpg

空間允許事件

空間允許事件發生,也過濾事件、修飾事件,事實上,空間能影響的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了,他能讓事情發生,也能讓事情不發生,譬如一道隔間的有無,對於相鄰空間的兩個家庭成員,決定了影像、聲音、身體等資訊的交流與否…。

 

這樣的隔間是個近乎0與1的例子,然而空間最美妙之處卻是在0與1之間的廣大灰色地帶,無盡的小數點,千變萬化,能牽起事件與人之間的萬重線。

 

空間過濾事件

有些時候,不需要一刀兩斷,藕斷絲連會更美。

 

譬如一個可以悠閒念書的小角落,70%的隱私,保留一些與其他成員間的連結反而恰到好處,一點聲音、局部的身影,甚至一些氣味訊息…。

 

又譬如成員一同飽食的用餐空間,擁有凝聚力量的觸手,拉攏其他空間的家庭成員;又或是朋友來訪,正在不同角落探索,或坐或躺,同時仍可餐與主人的廚房工事,在如此強烈的公共性質下,只需保留10%~30%的隱私彈性,就能同時保有不同事件的獨立性與連結性。

 

因為空間之見有了灰色,事件開始交疊、共舞,從而產生更多未知與新的事件,這是過濾後的新生,總會超乎我們想像。公共、私密、連結、獨立、掌控與臣服,灰色關係如此微妙,兼具動態與平衡。

 

空間適應事件

如果想要,一個隱私性可以調整的空間,灰色偶爾想深一點,20%->80%,就隨時動手自由調整吧!幾道隱藏的摺疊門,在原本多樣的開放關係中,增添更多有趣且實用的適應性。

IMG_1010.jpg

​織‧合

 

從打破實牆開始,到建立無數灰色地帶,過程不僅需要重新思考每個事件發生所需的基本空間元素,包含實用性、情境等,如果我們的目的是「發生」一個「家」,更要思考「家」可以是由哪些事件交互而成,而如何組合事件便是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灰色交疊大展身手的地方了。

 

從本質思考、理解後,再破格、編織起「家」的事件網,最後呈現的空間整體必需看來乾淨、質樸、恰如其分且不張揚,使用起來卻又能使「家」豐富多樣、變化萬千,如此空間才能長久感動人。

bottom of page